处于夏代的四坝文化最能代表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它比较广泛地使用了铜制的生产工具、兵器、礼仪用具和装饰品,其中包括金银装饰品。四坝文化对金属认识即冶炼的能力已经脱离了萌发阶段,而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目前的研究来看,火烧沟地区应该是我国夏代青铜冶炼的发端地和区域冶炼中心。这个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说明。

  1、我国青铜冶炼发端地。

  青铜时代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位于中亚的美索不达米亚是世界上第一个已知的最早掌握青铜冶炼技术的文明,出土了公元前4000年的冶炼青铜器,人类初步踏入了青铜时代的门槛。



▲ 铜镞

  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根据北大李水城和南京大学水涛的研究,起源于甘青地区和新疆地区,而再要缩小范围,就是河西走廊,因为这里出土的铜器年代最早、数量最多、技术最先进。中国的青铜时代距今约4000年,止于公元前5世纪,大体上相当于文献记载的炎黄时代,及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约经历了1500多年的历史。中国步入青铜时代,大体经历了早、中、晚期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早期。即指夏代,夏代前期(公元前2000—公元前1800年)是以玉门火烧沟为代表,夏代后期是以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见二里头遗址)为代表。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080~前1580年间,河西走廊的齐家文化、四坝文化等,都相继出现了品类繁杂的青铜制品。

  从考古发现看,中国境内所发现的早期铜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也是绝大部分集中在甘(肃)青(海)地区和新疆东部一带,初步统计其总量超过1500件,其中属于夏代的也就430件;另一个集中的地点是黄河中游的豫西地区,大约200件。

  齐家文化(公元前2200年—前1800年)发现铜器130件。



▲ 铜斧

  四坝文化(公元前1950年—前1550年)发现铜器300件,重要遗址点有玉门火烧沟、砂锅梁,肃州区干骨崖,瓜州县鹰窝树,民乐县东灰山、西灰山等,其中火烧沟遗址有200多件。该文化的冶铜业较之齐家文化更进了一步,种类也更加复杂丰富,包括斧(镢)、刀、锥、矛、匕首、镞、耳环、指环、手镯、扣、泡、牌、联珠饰、权杖头等。在这些铜器中新增加了一批以往所不见的新器类,如铜镞(在火烧沟墓地还发现有铸造铜镞的石范)、铜权杖头等。此外,还发现有少量的金银装饰品。

  从以上也可以看出,在从马家窑文化到马厂文化近千年的时间里,冶铜业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所见铜器数量的稀少也暗示了这一点。也就是说,当时的金属冶炼业尚处在最初的摸索阶段。而我国青铜冶炼真正的发端则始于四坝文化。火烧沟遗址作为四坝文化最重要的遗址,无疑是我国青铜冶炼业的发端地,也是我国早期青铜冶炼业的中心。这在北大李水城的《西北与中原早期冶铜业的区域特征及交互作用》的研究文章里也得到了印证。

  2、出土铜器数量最多。

  据现有的考古发现,甘肃西部是我国发现早期铜器数量最多的地区,尤以四坝文化发现的铜器数量最多,种类也最丰富。火烧沟墓地有330座墓葬,出铜器的达106座,200件,占已发现四坝文化铜器270余件的74%,其中青铜数量超过红铜。

  火烧沟文化的一大特点是金属器物的大量使用。火烧沟墓地先后三次发掘330余座墓葬,出铜器的达106座,是我国早期发现铜器、且出土数量最多的一处夏代古遗址,达200多件。

  3、制铜技术全国较先进。

  火烧沟遗址出土的200多件铜器中,已检测的样本有64件。其中,纯铜30件,占45.45%,除4件系锻造外,其余均为铸造。特别是四羊首权杖头还使用了比较复杂的复合范、分铸技术,是我国目前最早的青铜镶嵌铸品,代表了该文化所具有的比较高的冶铸工艺。据考古专家对四坝文化的分期研究,进一步推断四坝文化冶金工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一个从纯铜--砷青铜—锡青铜的演变过程。就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四坝文化的砷铜是中国境内现在所知年代最早的一批。



▲ 四羊首权杖头

  四羊首权杖头:是我国目前最早的青铜镶嵌铸品,制作精巧,外形极似一细颈的小壶。中空,高8厘米、口径2.8厘米、腹径5厘米、底径2.4厘米。在下端位置饰四道凹弦纹,鎏孔内残存一段木柄;在腹中部偏下对称地镶铸四个盘角的羊头,其造型和结构均比较复杂,使用了比较复杂的复合范、分铸技术,是一件显示四坝文化铸铜工艺技术的代表作。说明它已具备了制造铜容器的技术。此物的造型风格和铸造技术显示出与中亚和西亚的某些联系。反映出当时四坝文化内部生产部门的分工进一步细化。已产生出一批技术熟练的专业工匠,以适应从采矿、冶炼、制范到铸造等一系列比较复杂的工艺流程。

  火烧沟遗址的制铜技术在当时是全国较先进的,这也被考古界的很多专家认同。“火烧沟文化” 发掘的铜对中国夏代即有青铜文化的论断曾经提供过重要的证据,在今天也仍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一墓葬中,石器、陶器、铜器共存现象很多,说明冶炼技术很早就被火烧沟人所掌握。火烧沟遗址中出土的铜箭镞石范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时代最早的铸箭镞石范。镞即箭头,这种兵器在战争中消耗量很大,射出后又不能收回,没有高度发展的青铜铸造业是供应不上的。

  根据测定结果,四坝文化的铜器合金成分复杂,既有锡青铜和铅锡青铜,又有砷青铜以及其他合金制品。从上述情况看,当时的冶铜专业人员已掌握了采矿、冶炼、制造和铸造成型等生产工艺,冶铜业更趋成熟。



▲ 黄金制品

  中国最早的黄金制品。火烧沟人的黄金制造水平也是高超的。火烧沟遗址中出土的齐头和缝的金耳环是目前所见资料中最早的一例,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黄金制品。火烧沟出土的金耳环数量较多,纯度很高,微泛红色。火烧沟人除了懂得如何冶炼青铜,而且能冶炼其他合金,这说明火烧沟的金属制造业已达到相当高的层次了。” 火烧沟出土铜器成为我国冶金技术起源研究重要课题。在当前开展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研究的课题中,要推进冶金起源的研究,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列出了必须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其中第一至第四是从地点上来说,是加强二里头文化(河南)、夏家店(辽西)、火烧沟(甘肃)、新疆四个地点出土铜器的研究。甘肃玉门火烧沟文化出土的铜器成为我国冶金技术起源研究的重要方面。课题就是加强火烧沟四坝文化铜器的定量分析。

  通过对甘肃玉门火烧沟四坝文化铜器进行的定量成分分析和金相检验、表面定性成分分析以及表面局部除锈分析等显示,火烧沟铜器材质多样,以红铜比例最大,杂质元素多样化且含量较高,反映了冶炼所用矿料是多金属共生矿或混合矿,冶金技术尚处于较原始阶段。火烧沟铜器以铸造为主要制作工艺,不同类型的器物在材质和制作方法上有别,红铜仍然是普遍应用并在生产中发挥主要作用的金属材料。

  火烧沟先民的冶金技术是高超的,考古学家李伯谦先生认为:“二里头文化和火烧沟文化发现的铜器最多,冶铸青铜的技术最高。”考古学家张忠培先生也说:“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可判断四坝文化火烧沟墓地居民的铜器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在夏代诸文化中,仅次于二里头文化。火烧沟墓葬中随葬的石范,证明其居民已掌握了制铜技术。

  4、青铜冶炼种类显著增多。火烧沟铜器按种类和功能分大致分为工具、武器和装饰品几大类。

  工具类分为刀、削、锥、斧等。锥的形制相当规范,并且均为有柄复合工具;刀个体较大,形制也较为复杂,特别是环首刀、有贯通銎的斧以往不见罕见的,此时已属较常见之物,代表了一种新的、更进步的文化因素。



▲ 铜矛

  铜武器:四坝文化铜武器以矛、匕首、镞为主,其中,矛和匕首仅见于火烧沟墓地。铜箭镞石范: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时代最早的铸箭镞石范。箭镞作为一种消耗性、不可回收的武器的使用,表明四坝文化的冶铜和铜器制作水平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 环手铜刀



▲ 四坝文化石箭范:长6.2、宽4.2、厚2、槽长3.5、宽1.6厘米 一级文物

  铜装饰品:种类有耳环、指环、手镯、扣、泡、圆牌饰、联珠饰等。这其中,除指环和外缘有小孔的铜泡见于较早的马家窑和齐家文化之外,其他如耳环、手镯、联珠饰等种类为后者所不见。



▲ 铜耳环



▲ 铜鼻饮

  我们知道青铜器的出现是划时代的重要事件,青铜铸造技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从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火烧沟文化因其丰富的青铜器而被定为青铜器时代文化,从而跨入我国夏代时期先进文化之列。

  在我国夏代时期的西北,马家窑文化已经消失,齐家文化也开始衰落,火烧沟文化更是一枝独秀,代表了当时西北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甚至对中原青铜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作者简介:

  王璞(1969——)、男,甘肃定西,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内陆河河流与历史文化关系、河西史地,著作有《玉门历史考古》,先后获得甘肃省第十四次社科奖三等奖和酒泉市第三次社科奖二等奖,主编《玉门文物》、《火烧沟与玉门历史文化研究》,其中《玉门文物》获得酒泉市第三次社科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