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8日,在牛坡洞遗址发掘现场出土了大量旧石器时代晚期以来的文物,包括人骨、打制石器、磨制石器以及绳纹陶片等,这一重要发现有望揭开华南古人类之谜。

  2017年4月12日,牛坡洞遗址被评为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7年7月至10月,考古专家对贵安新区招果洞古人类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经科学测定,该洞穴年代为3.8万年。

  近年来,贵安新区在贵州省考古界可谓名声大振。

  其实,贵安新区考古成果让人震惊的远不止这些。贵州省考古专家长期对贵安新区进行调查发现,贵安新区是目前贵州唯一一个从旧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文化没有断代断层的地区,是考古贵州故事的“完整版”。


  
▲ 招果洞遗址


  
▲ 马场出土的蛙形水注


  
▲ 角锥

  招果洞遗址

  把黔中地区历史提早到3.8万年

  2017年7月至10月,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招果洞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日前,贵州省考古研究所进行了成果汇报:在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在洞穴内发现了大量的动物骨头,其中包括鱼类、哺乳动物、鸟类等20多个动物种属,其中不乏在当地已经灭绝的鹿、牛、猪、熊、虎、狼等。同时出土很多人类加工使用过的工具,并发现了一个距今1万年左右的古人类活动面。

  据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一室主任张兴龙介绍,招果洞遗址文化堆积接近6米,可分为71个自然层,年代跨度从距今3.8万年至距今约4-5千年。就目前发掘的成果来看,招果洞遗址出土遗物可分为石制品、磨制骨角器、陶片、动物骨骼等,其中的动物骨角加工打磨制成的骨角器,数量众多,加工精美,极具科研价值和观赏性,成果喜人。

  招果洞遗址的石器工业延续了贵州更早阶段的小石器传统,骨角器发达。此次考古发掘发现了两座距今1.1万年的墓葬和一个古人类活动面,墓葬分别为一个年轻男性个体和一个婴儿。二人并不是亲属关系,他们在不同层面上,孩子的墓葬比青年的墓葬早几百年,这是目前贵州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墓葬,是贵州省内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埋葬行为,对研究贵州丧葬文化有非常大的意义。

  从目前发掘的活动面散布石制品、骨角器、动物骨骼等看,该活动面是目前贵州发现的面积最大,出土遗物最丰富的古人类活动面。从出土的动物骨骼和浮选发现的植物种子判断,当时狩猎采集的生业模式,在该遗址一直延续到距今数千年,这可能和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物产有关。

  “以前我们会认为黔中历史最早是2.9万年,在开阳县发现的,还有一个是1.6万年,是大家所熟知的普定穿洞遗址。但是招果洞一下子把黔中地区的历史提早到3.8万年,这个数据已经接近东亚地区最早的现代人出现的时间。当时拿到这个数据,专家们非常震惊。”说起招果洞的考古发现,张兴龙一脸的兴奋。 张兴龙介绍,2017年是考古专家对招果洞进行的第一次发掘。此次仅发掘了遗址的局部,该遗址还有更多的未知有待发现。2018年,考古专家还将对招果洞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将揭开更多关于贵安新区这片土地上的历史谜团。


  
▲ 地层剖面


  
▲ 平坝夏云尹关母猪龙潭汉墓群M78出土釉陶壶


  
▲ 石器


  
▲ 平坝棺材洞出土宋鹭鸟纹彩色蜡染衣裙

  贵州唯一

  从旧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文化没有断代断层的地区

  说起贵安新区的历史文化古迹,张兴龙有些激动。他告诉记者,现在大家熟知的是牛坡洞和招果洞,实际上贵安新区的历史文化古迹远不止这些。从五十年代开始,黔中地区也就是今天的安顺、贵安新区一带就有大量的考古发现。

  “五六十年代在今天的贵安新区一带就出土了很多汉晋时期的珍贵文物,部分墓葬的葬式、遗物颇具地方特色。”说起贵安新区的文化,张兴龙如数家珍。

  他告诉记者,在今天的马场镇一带,考古工作者们发现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墓葬比较多,且非常集中,这也是贵州唯一能够确认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遗存,目前已发掘三座,整体数量超过100座。从五六十年代发掘出土的文物来看,装饰品比例非常大,串珠、金籫、金饰片等做工都非常精美,数量也非常多,观赏性很强,可以看得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文化对贵州影响比较弱,贵州地方文化比较兴盛,少数民族非常注重服饰的搭配、装饰品比较隆重,非常有民族感。

  从墓葬出土文物,考古专家推测今天的贵安新区马场一带在当时有可能是贵族阶层的聚居地区。

  说起贵安新区历史时代的变迁,张兴龙告诉记者,从整个贵州来看,今天的安顺、贵安一带,地势是最平的,是最适合农耕的一个地方。从汉武帝开发西南诸夷之后,汉人就迁移过来,农耕是汉人的根脉,汉人进来之后会挑选出一块适宜农耕的区域,安顺、贵安一带就是汉人最早进入贵州腹地进行开发的地区之一。

  到唐代后,朝廷就不像两汉,直接派军队和官员去管理少数民族地方,而是实行羁縻政策,这也是后来土司制度的雏形。在贵安新区发掘墓葬中出土了唐代铜镜等明确的断代器物,这也是贵州省内唯一确认的唐代墓葬。

  同时,贵安新区还出土了一些玻璃制品、琥珀、玛瑙等,这些器物的产地一般认为在东南亚地区,甚至更远,这也可以看得出,在当时,黔中腹地可能是南方丝绸之路陆路的一个重要节点。

  2013年开始,贵州省考古研究所组成三支队伍,对贵安新区进行了拉网式的调查,收获非常丰富,考古工作者通过长期的发掘调查形成一种理念,贵安新区是贵州唯一一个从旧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文化没有断代断层的地区,是考古贵州故事的“完整版”。

  据悉,贵安新区将分别建设贵州考古人类学博物馆和魏晋南北朝遗址博物馆,这些发掘出土的文物不久将有机会展出,与公众见面。


  
▲ 杨家桥魏晋南北朝墓地考古发掘


  
▲ 清理墓葬

  贵安新区

  已发现和核查各类文化遗产200余处

  在过去的一年里,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对贵安新区的洞穴遗址进行了一次全面普查。此次普查复查了130处遗址,新发现遗址30处,采集标本6000余件,全面系统摸清了贵安新区的洞穴遗址,填补了一些地区的空白,形成了一些新的认识。

  目前,在贵安新区直管区和规划区境内,考古工作者一共发现和核查各类文化遗产200余处,大致可分为地下文物和地面文物两类,地下文物包括史前至商周时期的洞穴遗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葬和遗址、唐宋至明清时期的遗址和墓葬。地面文物包括洞屯及营盘遗址、寺庙、村落文化景观、古井古桥古塔及碑刻等。

  张兴龙说:“贵安新区历史文化悠久、独特、底蕴丰富,向上溯可到3.8万年。文化发展连续,从旧石器到新石器,到商周,到唐宋元一直至明清,在贵州是唯一的。这样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是在低纬度高原山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独特的生存策略和生计方式,极具特色,这对提升贵安新区文化自信,形成独特的文化品牌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实贵州不是缺少文化,而是缺少挖掘和认知,缺少宣传、利用和展示。”

  (图片均由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原文刊于《贵州新区报》2018年2月6日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