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报全媒体讯 近日,读者“晋陵”向本报反映,称在钟楼区西林街道朱夏墅社区周边发现古墓和石兽,询问是否考古工作有了重大发现。记者从市考古研究所获悉,这是该研究所皇粮浜项目考古队在此进行的考古挖掘,已发现墓葬139座,其中包括南宋名臣张守曾孙张雪溪的墓园。据推测,张守本人的墓葬可能也在附近。



▲ 张雪溪墓园

  为配合城市建设,2014年,市考古研究所受省文物局委托,在皇粮浜湿地公园项目范围内进行考古调查与勘探,并于去年开始全面挖掘。经过一年多的考古工作,不仅发现春秋时期的皇粮浜聚落遗址,还发现六朝、隋、唐、宋、明、清等历史时期墓葬139座,出土青铜器、陶器、金银器、漆器、瓷器、铁器等700余件(套)。

  其中,在20多座宋墓中,有一处完整的墓园,包括“靠山”土墩、兆沟、墓葬、享堂、廊道和前门建筑等完整的墓园设施,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考古人员根据出土的残缺墓志分析,此处为南宋名臣张守的曾孙张雪溪及其两位夫人的合葬墓园。

  “这样完整的宋代墓园,在全国考古发现中十分罕见,此前仅有陕西蓝田的吕氏家族墓发现了结构基本完整的北宋家族墓园。”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分析,从考古遗存来看,该墓园的享堂建筑是按照北宋官方颁布的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营造法式》修建,由于宋朝建筑保存至今的十分稀少,因此这么完整的墓园尤其是其享堂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和墓葬制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 出土的石虎

  从考古发掘看,该墓葬虽曾遭到可能是官方行为的较大破坏,但仍出土不少有价值的文物,其中包括一件精美的龙泉窑簋式炉,“像这样的龙泉窑簋式炉国内仅有少量传世品流传下来,这件是罕见的考古出土文物,并且有明确年代,可作为同类器物的断代标准器物,也代表了当时龙泉窑顶级制作工艺水准。”现场考古人员黄督军说。

  此外,在距离该墓园约200米处,考古人员最近又挖掘出4件石像生,包括完整的石虎、残缺的石马以及残缺的疑似石羊,高度从0.8米至1.5米。记者看到,在石马边上,考古人员正在耐心细致地向下挖掘一条长12米、宽2米的探沟,以探测是否存在神道。

  “从这些石像生推测,这一带应该还有高规格的古代墓葬,这些石虎、石马一般都是竖立在墓园的神道两侧。”市考古研究所考古科科长郑铎告诉记者,早年考古工作者在这一片区域也清理过一些宋墓,结合《宋史》《咸淳毗陵志》及张氏宗谱等信息和此次发掘清理,可以初步判断张守及其家族墓分布于此,从方位、规格推测,这座尚未发现的墓葬甚至有可能属于张守本人,“但究竟能否发现墓葬、发现谁的墓葬,还要等待进一步考古挖掘证实”。

  作为常州历史上的名人,张守是南宋名臣,《宋史》有传,并与“椿桂坊”有直接关联。此次发现张守家族墓园,再次充分证明常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底蕴源远流长。因此,林留根建议,要通过科学、完善的规划,把这些很有价值的文物保护好,更好地传承和传播常州的历史文化。

  资料链接

  据史书记载,北宋崇宁年间,居住郡城的张彦直及其4个儿子相继登科,常州郡守徐申取五代时五子登科“灵椿丹桂”的典故,上书申请在城内建造“椿桂坊”以贺,椿桂坊之名一直流传至今。张彦直即为张守之父。

  张守,字全真,又字子固,崇宁元年进士及第,是南宋时期名臣,官至参知政事、枢密使、江南东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等要职,封魏国公,谥号“文靖”。他与同时代很多著名人物都有交集,如南宋“中兴四将”中的张俊与其交好;岳飞过常州时专门拜访他,并留下诗篇;韩世忠上书举荐其兄任常州知州。南宋丞相周必大称赞张守为“中兴人物之冠冕”。绍兴十五年(1145)正月十五日,因过度劳累薨于建康府邸,宋高宗亲书其墓志碑额,名“清忠亮节安国元勋之碑”,宰相张浚撰写墓志铭,并赐葬地、仪表。

  南宋咸淳年间《毗陵志》记载“张参政守墓在怀德南乡黄林”,常州《张氏宗谱》记载“太傅魏国文靖公墓,在武进县朱夏墅。绍兴十三年(注:当为十五年)公薨于建康,赐地葬此”。张守的孙子张抑,官至户部侍郎,死后“归葬朱夏墅祖茔”。由此可见,张守及其后人,均葬于今西林街道朱夏墅一带。

  来源:中国常州网(陈荣春 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