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景德镇南窑唐代遗址

发掘单位: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乐平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乐平市博物馆

发掘领队:张文江
  南窑遗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乐平市接渡镇南窑村东北,1964年发现,2013年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揭示龙窑遗迹2座、灰坑10个、灰沟1条、道路遗迹1条,总计揭露面积1013.5平方米,出土大批窑具和瓷片标本,重达数十吨。
  发掘表明,南窑遗址文化层堆积厚,达1~3米,堆积最深超过5米,规模宏大,分布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遗址遗存丰富,包含了取土的白土塘、运输原料的江湖塘、溪坑、码头、储料池以及烧造产品的窑炉等反映制瓷工艺流程的作坊遗迹。全面揭露一条长达78.8米龙窑遗迹,是迄今为止考古揭露最长的唐代龙窑遗迹。尤为独特的是,该龙窑早期烧造时在窑床中段使用了方形减火坑的技术手法,这是以往龙窑遗迹中所不见的。
  考古研究证明,南窑是江西地区一处重要的独具风格、特色鲜明的唐代青瓷窑场,具有长沙窑风格,兼具洪州窑、越窑和河南鲁山窑的特点,部分产品具有外销的性质。南窑始烧于中唐,兴盛于中晚唐,衰落于晚唐,距今有1200多年的烧造历史。文献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景德镇的陶瓷生产历史有两千多年。然而考古资料表明其最早的瓷业遗存是10世纪晚唐五代时期生产青瓷和白瓷的窑业遗存。此次发掘的南窑遗址是景德镇地区目前已知最早的瓷业遗存。
  徐长青:
  陶瓷产品兼具洪州窑、黄金埠窑、越窑、长沙窑等多方文化特点。是瓷都景德镇“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的先声,为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的兴盛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王光尧:
  产品风格和内容表明唐代中晚期以腰鼓为代表的宫廷雅乐已在江西地区普及,表明江西地区文化的开放与包容性。从使用匣钵和有部分精细产品看,该窑场也可能生产部分供应上层社会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