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著:李光谟 李宁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4月

  版次:2

  印刷时间:2019年4月

  印次:1

  ISBN:9787208157309

  内容简介:

  本书是将《李济文集》中的文字摘选出若干篇,再加上部分未收入文集的材料,汇成一个随笔式的简明的、通俗的、缩编的李济著作,内容丰富,涵盖自传、书评、研究文章等,对于希望了解其成长历程和学术生涯的读者,是一本很合宜的读物。

  目录

  编者的话 1

  怀念李济(张光直) 1

  第一编 治学自谈 1

  自撰简历 3

  我的初学时代——留学前所受的教育 5

  附:清华学校高等科一年级(1915—1916年)时的史学作业 15

  仁友会史略 18

  我在美国的大学生活 24

  我与中国考古工作 41

  第二编 考古琐谈 47

  中国考古学之过去与将来 49

  安阳的发现对谱写中国可考历史新的首章的重要性 53

  地下档案库(H127) 63

  《古物保存法》颁布后所引起的第一个问题 68

  古生物得到了中国法律的庇护 71

  史前考古学所研究的“人”和“自然环境” 75

  “沧海桑田”的考古学例证之一 80

  第三编 学术散谈 85

  关于在中国如何推进科学思想的几个问题 87

  中国的若干人类学问题 95

  湖北人种测量之结果 100

  从人类学看文化 105

  魏敦瑞氏的“古今人表”之编制及其所引起的理论纠纷(一) 123

  魏敦瑞氏的“古今人表”之编制及其所引起的理论纠纷(二) 128

  民族学发展之前途与比较法应用之限制 134

  中国古器物学的新基础 137

  敦煌学的今昔 153

  关于历史学的“四个境界” 158

  第四编 文化漫谈 163

  殭化 165

  上了秦始皇的一个大当 167

  远东独立发展的“三件东西” 170

  大龟四版的故事 172

  文化沙漠 177

  “自由”的初意 182

  牙的故事二则:中西学术界治学态度的一幅对照  185

  第五编 学事趣谈 189

  赴日小记 191

  值得青年们效法的傅孟真先生 196

  对于丁文江所提倡的科学研究几段回忆 199

  回忆中的蒋廷先生——由天津八里台到美京双橡园 206

  关于王国维的两点评论 212

  二十五年来之“中央研究院” 215

  第六编 信札笔谈 225

  李济等十人致英庚款会调查团的信 227

  致丁文江的一封信 231

  与傅斯年的一次信札往复 233

  致张光直的信  236

  徐志摩致李济的一封信 238

  古·阿道尔夫亲王致李济的信 240

  致李光谟的一封信(戴家祥) 242

  第七编 序跋文谈 249

  《安阳发掘报告》发刊语 251

  《麽些象形文字字典》序 253

  《殷虚文字甲编》跋彦堂自序 256

  《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刊》发刊词 260

  《殷墟建筑遗存》序 263

  《侯家庄一○○一号大墓》序 268

  《故院长胡适先生纪念论文集》序 271

  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学术讲演会主席报告和谢辞 273

  蔡元培为《安阳发掘报告》第一期作的序 278

  《感旧录》序(屈万里) 281

  第八编 光谟忆谈  283

  罗素与青年李济 285

  南开的“矿科教授” 289

  “入夥”史语所  292

  三十年代的荣誉之旅(一)——英伦讲学 294

  三十年代的荣誉之旅(二)——和王储考古学家的交往 297

  考古组“十兄弟” 301

  从梁任公的家书看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发轫 304

  半个茧壳 309

  走向中国阿卡迪米 314

  一份“见面礼” 316

  谈谈丁文江、李四光和李济 319

  对联文化 324

  李济跟费慰梅谈生平 327

  洋神父的“代言” 331

  第九编 师友闲谈 335

  西阴村下寻师踪——一个考古遗迹的探访(李亦园) 337

  失悔不是军人(《南京印象》节选)(郭沫若) 341

  张光直课堂笔记所见李济晚年在台大教书的片段(陈星灿) 345

  对于李济先生的简单叙述(劳榦) 349

  大匠诲人有典型——记济老二三事(李霖灿) 353

  职业学人虽有“经世”抱负亦无特权(王道还) 358

  钟祥寻访考古学家李济 361

  附:李济先生学术年表 366

  来源:中国考古网